《論語》中講:“博學而篤志,切問而近思,,仁在其中矣,。”非學無以廣才,,要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光,,心無旁騖求知問學,,既要重視知識的寬度,也要重視學習的深度,,在學習中增長見識,,豐富學識,通曉天下道理,,掌握事物發(fā)展規(guī)律,,做到敏于求知、勤于學習,、敢于創(chuàng)新,、勇于實踐,沿著求真理,、悟道理,、明事理的方向前進。
——9月1日,,《求是》雜志發(fā)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《培養(yǎng)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》
“博學而篤志,,切問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”出自《論語·子張》,,為子夏所言,。子夏認為,做到博學,、篤志,、切問、近思,,仁就在其中了,。這是對學習方法的深刻思考總結,也揭示了成為仁者的路徑,。
博學,,即廣泛地學習?!吨芤住分杏校?/span>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,,以畜其德?!睂W海無涯,,以學而不厭的態(tài)度泛觀博覽,學習效法先賢的言行,,才能提升自我的學識和德行,。要做到博學,首先要好學,、樂學,?!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??!笨鬃印绊f編三絕”,陶淵明“每有會意,,便欣然忘食”,,李白“片言茍會心,掩卷忽而笑”,,都體現(xiàn)了對讀書治學的熱愛,,這正是博學的基礎。
關于篤志,,有學者將“志”釋為志向,,篤志即堅定志向。東晉葛洪言:“學之廣在于不倦,,不倦在于固志,。”朱熹言:“為學須先立志,。志既立,,則學問可次第著力。立志不定,,終不濟事,。”遠大志向既是學習的方向,,也是學習的動力。立下高遠之志,,就能在追求學問的道路上堅定不移,,即使遇到困難挫折,也能咬緊牙關,,繼續(xù)前行,。也有學者將“志”釋為“識”,表記住之意,,如南朝梁經學家皇侃解釋此句為:“博,,廣也。篤,,厚也,。志,識也,。言人當廣學經典,,而深厚識錄之,,不忘也?!焙V志就是牢牢地記住,,內化于心,而不是前學后忘,。通過篤志,,將博學所獲得的義理熟記于心,是切問,、近思的前提與基礎,。
關于切問,學者們的理解亦各不相同,。有學者釋“切”為“急”,,解讀為“若有所未達之事,宜急咨問取解,,故云切問也”,。有學者釋“切”為“勤”,闡發(fā)為“不知則勤問有道”,。有學者釋“切”為“深切”,,切問即懇切地發(fā)問。也有學者將“切問”與“泛問”對舉,,如北宋學者邢昺在《論語注疏》中說:“切問者,,親切問于己所學未悟之事,不泛濫問之也,?!边@里切問表達了切中緊要處而提問之意,反對治學過程中“泛濫問之”,。無論怎樣理解,,切問都體現(xiàn)了對積極提問和深入探討的倡導,激勵人們在學習中不斷探索,、深入挖掘,。
古人對“近思”的理解,大多與“遠思”對舉,,如“近思者,,近思于己所能及之事也。若泛問所未學,,遠思所未達,,則于所學者不精,于所思者不解也”,??梢?,近思意在告誡人們,對所學內容要聯(lián)系自身實際進行深入分析與思考,。朱熹和呂祖謙合作編撰的理學經典《近思錄》,,書名便由此而來。從朱熹所作后序可知,,他們共讀周敦頤,、張載、程顥,、程頤等理學家著作后,,感嘆其“廣大閎博,若無津涯”,,擔憂“初學者不知所入”,,便從中“掇取其關于大體而切于日用者”,編為14卷,。呂祖謙序亦對此書的編纂旨意作了說明:“循是而進,,自卑升高,自近及遠,,庶幾不失纂集之指,。若乃厭卑近而騖高遠,躐等凌節(jié),,流于空虛,,迄無所依據,則豈所謂‘近思’者耶,?”闡明了學習上循序漸進,、聯(lián)系實際而扎實領悟的道理,體現(xiàn)了“切問而近思”的真正內涵,。
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,,代表了一種深刻的人文關懷和道德理想。在博學,、篤志、切問,、近思的過程中,,求學者不僅增長了知識與技能,更培養(yǎng)出對社會和他人的深切同情與理解,,也就是仁德,。這種內在的仁德,正是儒家教育的根本目的,。對君子來說,,追求理想人格無止境,,求知便也無止境,無論何時何地,,都應該保持對知識的向往與敬畏,,不斷充實自己、提升自己,、完善自己,。
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忠實繼承者、弘揚者和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者,,是重視學習,、善于學習的馬克思主義政黨?;仡欬h的歷史,,在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、重要歷史轉折期,,面對新形勢,、新任務,我們黨總是號召全黨同志加強學習,。而每次這樣的學習熱潮,,都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(yè)實現(xiàn)大發(fā)展大進步。在推進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同時,,我們黨高度重視青年,,堅持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、黨之大計,,注重培養(yǎng)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,。
“少而好學,如日出之陽”,。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,,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,作為一種責任,、一種精神追求,、一種生活方式。新時代以來,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言傳身教,,同青少年朋友談及自己的讀書故事,勉勵青少年靜心學習,、刻苦鉆研,、加強磨煉,求得真學問、練就真本領,。2013年5月,,在同各界優(yōu)秀青年代表座談時,習近平總書記回憶道:“我到農村插隊后,,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,,先從修身開始。一物不知,,深以為恥,,便求知若渴”;2017年5月,,在中國政法大學,,習近平總書記告訴同學們:“廣大青年抓學習,既要惜時如金,、孜孜不倦,,下一番心無旁騖、靜謐自怡的功夫,,又要突出主干,、擇其精要,努力做到又博又專,、愈博愈?!保?/span>2018年5月,,同北京大學青年學生交流時,,習近平總書記娓娓道來當年的讀書心得:“15歲的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能力,在讀書過程中通過不斷重新審視,,達到否定之否定,、溫故而知新,慢慢覺得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,,中國共產黨領導確實是人民的選擇,、歷史的選擇,我們走的社會主義道路確實是一條必由之路,。這種通過自己思考,、認識得出的結論,就會堅定不移,?!?/span>
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歷史際遇。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,,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、開拓者、奉獻者,,就必須增強學習的緊迫感,,敏于求知、勤于學習,、敢于創(chuàng)新,、勇于實踐,沿著求真理,、悟道理,、明事理的方向前進,在學習中增長知識,、錘煉品格,,在工作中增長才干、練就本領,,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,,以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貢獻國家。
版權所有: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京ICP備:05080424號
京公網安備:11010802040622號
技術支持:北京信諾誠